在大城市里,有些交通工具专门载人,有些专门载货,还有些专门载凳子,这就是有轨电车的奇妙之处。最近佛山高明的有轨电车宣布要检修、暂停运营,实际上这是给它一个体面的退场。大家都明白,高明的有轨电车其实每天都在亏钱运营。总投资超8亿,每年支出经费超1亿,而全程票价仅为2元。2021年日均客流量才578人次,之后的数据也没有进一步公布。基本上每趟车就是运几把凳子,顺带载几个人。
再看看珠海的有轨电车,早在2021年就停运了,今年开始拆除。同样是因为常年亏损,年均成本9100多万元,但日均客流强度不足400人次/公里,年均车票收入也才100多万元,每天亏损将近25万元。
那么,广州的有轨电车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呢?广州目前有两条在运营的有轨电车线公里,排在全国第九。海珠1号线已经成了网红线路,起于广州塔站,止于万胜围站,一路沿江,风景美丽,成为广州新的热门旅游线路。沿途的琶洲区域也有不少居民通勤需求,因此日均客运量达到1.42万人次。而黄埔1号线则更注重居民上班通勤,起于科学城的香雪站,止于长岭居的新丰站,2023年日均客运量达到1.03万人次。
比起其他城市的有轨电车,广州的这两条线路客流强度虽然比不上地铁,但在全国也是表现出色。其成功的原因在于,这两条线路都直接接驳地铁站,补充了地铁真空区域的出行需求。此外,广州的有轨电车线网还在进一步完善,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也即将开通,未来将服务更多人口密集的地区。
广州的有轨电车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陷入运营困境,这是因为广州的轨道交通规划更为理性和务实。广州地铁的客运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,而地铁新线的建设又需要较长的时间,因此有轨电车作为地铁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。它不仅造价低、审批相对容易,更重要的是在运营上能够有效地补充地铁服务,特别是在一些地铁真空区。有轨电车的舒适度和准点率也比公交车好,虽然运行速度和换乘略逊于地铁,但作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,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广州的有轨电车成功运营的背后,是一座城市对交通规划的深思熟虑。它不仅解决了部分区域的交通难题,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风景线。未来,随着有轨电车线网的进一步完善,广州的公共交通系统将会更加多元化和高效。